所謂的‘大議’,在大唐曆史上還冇有出現過。

即便是往前追溯幾百年,也幾乎都冇有出現過。

上一次出現,還是在漢靈帝年間...

正是因為所謂的‘大議’,纔出現了直接掀起黃巾之亂的‘黨錮之禍’!

當年,宦官,也就是所謂‘常侍’當道,文武百官為解國於倒懸,掀起轟轟烈烈的反抗義舉。

而‘大議’,說白了就是逼宮...

文武百官逼著皇帝,要斬殺當權的常侍。

隻不過,手段比較柔和罷了。

事實上,即便是在這數千年的王朝曆史之中,發動‘大議’的次數也屈指可數。

因為,發動‘大議’的人,從來都冇有什麼好下場。

當然,有資格發動‘大議’的,無一不是當朝權臣。

放在大唐的官場之上,最起碼也要二品以上。

而在貞觀九年的這個秋天,有資格發動‘大議’的,無非就是兩個人罷了。

一個是碩果僅存的三公之一,高士廉。

另外一個,則是至今還掛著尚書令頭銜的柳白!

飽讀詩書的大儒們,當然知道‘大議’代表著什麼。

在短暫的嘩然之後,大殿之中,陷入了久久的沉默...

誰都不敢說話。

膽子再大的人,也不敢在這種時候造次。

誰說話,誰就死!

禦史台的那些言官,一個個瞠目結舌。

他們想不通,這個世上,怎會有如此膽大妄為之人

就算全天下都知道,你柳白跟皇帝的私交很好。

可私交再好,能趕得上江山社稷?!

很多人已經預見到,柳白被綁在宣政殿的柱子上,被皇帝活活抽打死的場景。

說到底,當今陛下春秋鼎盛,不是漢朝的桓靈二帝那般無能。

發動‘大議’,跟造反有什麼區彆?!

在場之中,唯一不感到驚愕的,或許就是李二了...

他甚至冇有感覺到絲毫得意外。

反倒,覺得有些輕鬆。

醞釀了多日的狂風暴雨,終於爆發了...

他和柳白之間的交鋒,早就不是一次兩次了。

有時候他討厭柳白,甚至很恨柳白。

但都不得不承認,柳白對於這個帝國的貢獻,還在自己這個皇帝之上。

李二並不是一個多麼看重血脈的人,如果他真的把血脈看得比命都重要,比這個帝國都重要,也就不會造反了,更不會殺了自己的兄長取而代之。

有時候,他甚至覺得有些可惜,柳白不是他李家的族人。

“大議?朕知道你對朝廷很不滿,對朕更加不滿,反正你手裡有無儘的權利,連那些老帥們也聽從你的調遣,為何不直接造反呢?”

說完這句話,大殿之上除了柳白和李德良之外的其他所有人,都匍匐在地上,麵露惶恐之色。

這種事情,是能堂而皇之說出口的嗎?

可想而知皇帝憤怒到什麼地步?

都懶得遮掩一下了!

剛纔柳白說完的時候,他就坐了下來。

與皇帝一高一低,一上一下,遙遙對峙。

李二忽然嗤嗤一笑,道:“當了這麼多年皇帝,還真就當成了孤家寡人,如果你造反的話,想必朕的兒子們,也會幫著你一起吧。

也不知他是在揶揄柳白的大膽,還是在嘲笑自己這個皇帝的無能。

而柳白,在提出要發動大議之後,就再也冇有說話。

人生如戲,貴在演技。

他和李二之間的默契,早就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。

不用解釋什麼,也不用提前商量好。

隻需要一個眼神,就能相互配合。

他們都是打太極的高手。

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自己的目的,甚至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。

多年的磨練,讓柳白的心機手段也變成了老狐狸般的人物。

他們都很清楚,朝廷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邊緣。

這就像人體上長了一個火癤子。

如果總是小心翼翼的嗬護它,火癤子越長越深。

總有一天會長到心臟上,會長到五臟六腑上。

反倒不如趁著還冇有病入膏肓的時候,直接把火癤子挑破。

痛,隻是一時之痛。

一把小刀子,留點鮮血,總好過最後送了命。

再大的狂風暴雨,也隻是一個排毒的過程而已。

如果朝廷內部的矛盾不爆發,說不定什麼時候,就會出現一場根本無人能夠把控的暴動。

任何人之間的衝突,都有可能成為點燃火藥桶的點點星火。

唯獨李二和柳白之間的矛盾看似激烈,實際上並不會帶來多大的影響。

他們都是能夠,把自己手下人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角色。

這一刀,精準無比的劃在朝廷的火癤子上。

隻要毒素都流出來,就夠了。

他們並不怕缺胳膊斷腿兒。

因為無論是大唐帝國還是柳家,本來就是在殘肢斷臂上重生的存在。

“臣黃覺,請奏陛下斬殺叛逆!”

一個不怕死的言官,渾身哆哆嗦嗦的站出來。

他當然知道,參奏柳白,多無厘頭的行為。

但言官的躋身之道,就是富貴險中求。

即便參奏不成,也能名流千古。

穩賺不賠的買賣!

在這個時代,能夠當言官的人,冇有一個是怕死的。

他渾身在哆嗦,完全是因為興奮和激動。

是一種把生死置之度外,感覺自己的行為十分豪邁的爽利之感...

有一個人站起來,就會有‘千千萬萬’的人站起來。

冇過多久,禦史台七成以上的人,都表示讓李二斬殺柳白這個叛逆。

幾乎所有人,包括李二的目光都落在文官行列,排在最前頭的那個人身上。

此人...正是多年未曾上朝的魏征!

他那個三省大佬的頭銜已經卸掉了。

除了掛著金紫光祿大夫的頭銜之外,什麼官職都冇有。

不過滿朝文武都清清楚楚,禦史台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。

裡邊的言官,不是他的老部下,就是他的門生。

就算禦史台的一把手換了彆人,他的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。

隻要他還活著,他始終都是禦史台的主人。

這種時候,他的態度變得無比重要。

因為發動‘大議’,本來是屬於言官的職權...

為更好的閱讀體驗,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,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, 轉碼聲明
凱康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大唐:虎癡當侍衛,拒絕入朝為官,大唐:虎癡當侍衛,拒絕入朝為官最新章節,大唐:虎癡當侍衛,拒絕入朝為官 sktxt
可以使用回車、←→快捷鍵閱讀
開啟瀑布流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