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左 第353章 心思各異

小說:明左 作者:鶴城風月 更新時間:2022-12-24 19:36:26 源網站:sktxt

祖大壽絕非無能之輩。

多年鏖戰,又是土著,讓他對遼東的情形瞭如指掌。

聽得後金兵力僅僅三萬,他就知道肯定會有蒙古人助戰。

“領軍何人?”

斥候立刻道:“黃色團龍旗,應該是黃台吉親自來了。”

在場諸人,全都倒吸一口涼氣。

當年努爾哈赤死時,大明這邊人人彈冠相慶,隻覺少了一個勁敵。但黃台吉用一次次的表現向世人證明瞭,他比他爹還要恐怖。

聽聞是黃台吉親自領軍,在場的人全都冇有了戰意。

祖澤潤當即勸說。

“爹,咱們撤吧,這裡守不住。”

祖可法也是同樣心思。

“咱們隻需撤回錦州,韃子便無可奈何。”

其餘眾將紛紛議論,無一例外,全都是想要撤軍的。

祖大壽聽了,不免心動。

他當然知道朝廷逼他修築大淩河城,未嘗冇有彆的心思。加上當年袁崇煥一事,令他對朝廷也是心灰意冷。

可就在他猶豫未決時,旁邊一人斷喝道:“爾等何意?我輩從軍,身負皇恩,未經一戰便要棄城失地,豈不知死罪難逃?”

眾人看去,訓斥的人威風凜凜,乃是此次築城的副將何可綱。

他不打算撤退,而是想要死守。

劉天祿臉色鐵青,悲憤難平。

“何總戎,你看看,這裡能守嗎?一旦被圍,全軍上下、滿城父老全都要死在這兒。”

何可綱滿臉正氣,不為所動。

“此番出征,乃是陛下欽命。未竟全功而返,怎對得起陛下隆恩厚望?大丈夫死則死矣,又有何懼?”

張存仁一巴掌拍在城牆上,怒吼道:“哪個爺們怕死啦?可這明知必輸的仗還要打,糊塗!”

何可綱依舊寸步不讓。

“勿須多言,祖大帥,你要撤便撤,何某隻知軍令如山,誓與大淩河城共存亡。”

祖大壽心裡噴火,表麵平靜。

何可綱說的輕鬆,實際上卻堵死了他所有的路。

倘若他真的撤退,而何可綱戰死大淩河城,那麼等待他,必然是朝廷的重懲。

祖大壽相信,崇禎也好,丘禾嘉、高起潛也罷,都在等待這個名正言順的良機。

此時此刻,看著滿城軍民眼巴巴的目光,祖大壽是那麼的無力。

“給錦州、山海關發信求援吧。”

刹那間,不知從何處起,若有若無的哭聲漸漸響起。

那是整座城池數萬人絕望的哀嚎,隻可惜紫禁城裡的皇帝並不能聽見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八月初二,黃台吉在遼河河邊等來了蒙古援兵,共有科爾沁、阿魯、紮魯特、巴林、敖漢、奈曼、喀喇沁和土默特八路兵馬,總計馬步兵兩萬餘。

這一次的會盟,一個細節深深地烙印在了所有人的心頭。

蒙古諸貝勒覲見時的禮節,和從前完全不同了。

他們先是遙拜了兩次,到了黃台吉的近前又叩拜了一次,最後才和黃台吉行了抱腰之禮。

至於其他的小部落台吉和塔步囊(成吉思汗後裔結婚者),更是行三跪三拜禮。

這意味著蒙古諸部已經徹底臣服黃台吉,以後金的臣子自居。

黃台吉和蒙古諸部會盟後,將所有兵馬分為兩路。

德格類、嶽托、阿濟格率領一路從義州出發,穿插到錦州和大淩河之間,用以切斷大淩河城明軍退路。

黃台吉親率主力從土廠路出發,走廣寧大道,緊逼大淩河城下。

他下了嚴令,兩路兵馬必須於八月初六日在大淩河城下彙合。

初六上午,兩路後金大軍果然同時抵達大淩河城下。不但如此,還在城南抓到一個漢人,送到了黃台吉麵前。

什麼抓到的?

分明就是後金預先埋伏好的探子。

此人將大淩河城內的將領、兵力、糧草等所有情況都告知給了黃台吉。

黃台吉據此製定了圍城打援的計劃。

對大淩河城隻是圍而不攻,在城池的四周挖掘壕溝。

不要以為那時的軍隊土工作業很差。

後金軍在大淩河城外挖掘的壕溝,長足足有三十裡,而且與城池還有三裡左右的距離。因此城頭的火炮根本產生不了威脅,也影響不了掘壕的進度。

壕溝深一丈、寬一丈,溝外還砌了牆,牆高也是一丈。上麵又有垛口,可以方便後金軍的火槍、弓箭射擊。

而在牆的內側,又挖有壕溝,寬五尺,深七尺五寸,上麵還用秸稈、泥土做了遮蓋,起到了陷阱的作用。

後金軍的大營將大淩河城徹底包圍了,營寨外同樣也有壕溝。

如果此時有飛機從空中俯瞰的話,就能夠看到,大淩河城就好像一隻昆蟲,而那些壕溝就像蛛網。

昆蟲被困在蛛網中間,無論怎麼掙紮,都不可能掙脫了。

一直到第二天,大淩河城中諸將才反應過來,後金改變戰術了。

眼見著壕溝在大地上無限延展,祖大壽的心情跌落到了穀底。無奈之下,隻好派出一支兵力襲擾,希望延緩後金軍挖掘的速度。

後金軍早有準備,犀利的反擊之下,還擒獲了帶兵出城作戰的都司王延祚。

之後的日子裡,雙方就在掘壕——試探——掘壕中來回循環。而隨著壕溝的日已成型,城內的明軍就算是想要突圍,都已經做不到了。

他們唯一的指望,就是援軍。

八月初四,身在山海關的孫承宗、丘禾嘉和高起潛就接到了祖大壽的求援信。

“東虜來勢洶洶,大淩河城尚未築就,祖總戎糧草不濟,必須儘快增援。為今之計,當儘起山海關之兵赴援。再給陛下上疏,請求朝廷派遣援兵。”

孫承宗很鬱悶。

他上疏請辭被崇禎打回來了,而且理由讓他吐血。

你看徐閣老年紀大了請辭,朕不忍心,隻好答應了。老師總不能當此時刻,令朕顧此失彼吧?

是的,崇禎用了黃平的計策,成功地打退了孫承宗想要撂挑子不乾的心思。

請辭不成,孫承宗並冇有躺平,依舊儘忠職守。接到祖大壽的求援,他便準備發兵。

可惜,如今的大明從不缺拖後腿的。玩得最絕的那位,還就坐在他的對麵。

“閣老勿急,大淩河距此數百裡之遙,情況不明,貿然發兵,恐有不測之禍。下官之意,當先派遣斥候,妥善偵測。待萬事詳實後再出兵,方為妥帖。”

老成持重的言行下,明擺著是對祖大壽的猜忌。

孫承宗怒火中燒,慨然道:“軍國大事,十萬火急,耽擱一日便大事去矣,丘中丞不可不查。”

丘禾嘉也不藏著掖著了。

“二年時,祖大壽便心懷怨言,其後更不將皇命朝廷放在眼中。閣老可敢擔保其赤膽忠心,彆無二心?”

孫承宗啞火了。

他還真的不敢擔保。

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來,文官為帥的害處。

遇到這麼十萬火急的情況,倘若主帥是軍人,自然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把佈置做了再說。

可孫承宗說到底也是文官,同樣會權衡利弊。

讓他以身家性命、身後名聲來給祖大壽擔保,他便退卻了。

成功為難住了孫承宗,丘禾嘉洋洋得意,乾脆越俎代庖。

“既如此,吳總戎,先向大淩河派遣斥候吧。待得了準信,咱們也好應對。”

吳襄站在一旁,親眼目睹了大人物們的交鋒,心底有的,隻是無儘的悲涼。

祖大壽可是他的親戚,得知祖大壽被困在大淩河,他當真是心急如焚。

奈何他一個武將,還是驟然新貴,根本冇有資格做些什麼。

為今之計,隻能是儘快拿回切實的情報。

領命之後,吳襄立刻派出了十數隊斥候,晝夜兼程奔赴大淩河。

同時,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,抓住機會開口。

“諸位大人,倘若東虜圍城為真,單以山海關之兵,恐難勝任。還請各位大人早做籌謀,積蓄兵糧,方能萬無一失。”

在座的三位遼東主官全都麵色難看,但是卻無一人迴應。

吳襄一灘苦水窩在心尖,訥訥無言,最終隻好默默地退了出去。

再看向陰雲密佈的東北方向,心裡不禁慢慢盤算。無論如何,這一場變故中,都不能身陷險地纔是。

至於困在大淩河城的祖大壽……

那可是他至親至愛的大舅子啊!

為更好的閱讀體驗,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,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, 轉碼聲明
凱康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明左,明左最新章節,明左 sktxt
可以使用回車、←→快捷鍵閱讀
開啟瀑布流閱讀